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资讯 > 启动效应名词解释,启动效应经典生活例子

启动效应名词解释,启动效应经典生活例子

2025-06-14 16:13:31 [成长心理] 来源:在水一方

启动效应是启动启动指因之前受到的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相似刺激的知觉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纽约大学的效应效约翰·巴赫、马克·陈以及拉拉·伯罗斯在1990年做了一个实验,名词他们给参与实验的解释经典纽约大学的研究生看一组词,并把这些词组成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句子。他告诉被实验者,启动启动这是效应效测验他们的语言能力,但实际上他另有目的名词。前一组被试重新排列的解释经典那些单词并不是随机的,其中一些词,生活比如皱纹、启动启动痛苦和单独,效应效能让人想起老年人缓慢行走的名词画面。而在对照组里,解释经典被试遇到的生活词则不会让他们联想到特定的画面。当组完句子的学生走出教室时,一名研究生待在走廊上,她装作等着开会的样子,但实际上是一名研究人员,测量被试从实验室门口走过差不多10米的走廊的时间。结果显示,前一组受试者走完走廊所花的时间显著长于后一组受试者,并且举止更像老人。这一结果也在后面经过不断的实验被证实。这种现象后来称为“启动效应”,即人们所受到的前一刺激能够影响到其对后续某一刺激的加工。

  启动效应经典生活例子

(一)学校教育

上新课之前,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叮嘱同学们提前预习。提前预习过的学生,对要学习的新知识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就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就是“启动效应”。一般来说,预习并不要求学生理解所有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脑海中留下相关的知识,这样在正式学习的时候,刺激重现,学生对知识的知觉和加工会变得更加容易,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复习同样如此,学习过的知识已经留下印象,在复习时,同一刺激再一次呈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容易,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复习时所用的时间要远比学习新知识时所用的时间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运用“启动效应”,重难点知识注重多次强调,反复呈现,加深学生的印象,注重平时的预习和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婚恋家庭

在婚恋家庭中是否也存在“启动效应”呢?答案是肯定的。以相亲为例,众所周知,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相亲这么一个短时间的交往中,如何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更加重要。在交往中,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和三观,所以在相亲时,形象气质,穿着打扮便成为了解一个人最直观的方式。如果相亲对象衣着不整,甚至非常邋遢,便会引起反感,留下坏的印象,甚至让人想要逃离。因为形象仪表往往先于语言呈现给人,并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态度联结在一起,形象邋遢就会使人想到不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对自己的不尊重,这样很难得到对方的喜欢,所以相亲也很难成功。相反,如果他穿着干净整洁,举止大方得体,自然便会有让人了解下去的意愿,这就是“启动效应”给相亲带来的效果

(三)人际交往

“启动效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不难发现,一个经常面带微笑的人在群体中会更容易受欢迎。小明是转校生,跟新班级的同学都不熟悉。由于他平常就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的人,所以在自我介绍时就以幽默爱笑的风格给同学们留下比较好的印象,私下遇到新同学也会主动微笑跟他们打招呼,很快就跟班上的同学打成了一片,这就是“启动效应”的体现。很多时候,微笑是和友好、开心阳光这些特点联结在一起的,所以每次看见小明对自己的微笑,大脑中就会自动提取关于微笑的信息,觉得小明是一个可交往的朋友。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可以保持一定的笑容,因为微笑是使得交往双方能够放松下来的一种方式,可以给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尤其是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这启示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时刻注意多给人一个微笑,可能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单位工作

在单位工作中,也存在着“启动效应”。例如,现在经常提到的“周一综合征”。毎逢双休日,上班族可以不用面对工作上的事务,获得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从工作日聚精会神、争分夺秒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与亲朋好友聚会,或是“宅”在家里处理家务,又或是利用空闲时间给自己充电。这些放松的活动使得他们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脱离出来,所以很多员工每到周一就容易变得疲惫,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低。这时候管理者就可以让那些依然热情高涨的员工分享自己的工作计划,描述为自己安排的一周工作内容,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唤醒员工的工作记忆,促进他们的竞争意识,调动工作积极性。这就是“启动效应”在工作中的应用——当员工感到惫懒,没有工作动力时,通过其他优秀员工给予一定的刺激,让他们联想起自己认真工作的样子,从而找回工作状态。

  启动效应的启示

启示1:线索启动,提升记忆

记忆是一个加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我们平时会有“提笔忘字”的情况,比如,写作文时突然想到一个好句子,可是翻开本子后,会立马忘了要写什么,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这个字没有在大脑中,而是由于缺乏提取线索。启动效应对内隐记忆有一定的引发作用,有助于完善信息提取机制。比如,当人们走到一个曾经经历过难过情绪的地方,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些惹自己伤心的故事,这正是因为启动了大脑中相关的联结。因此,在记忆某类信息时,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线索来帮助我们熟记信息。如在背诵圆周率时运用口诀“山巅一寺一壶酒”(II=3.14159……)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记住,在下次我们需要运用到这一知识时,便可以通过口诀快速地提取出来。

启示2:以心养心,以情育情

由于启动效应的存在,我们的行为在不知不觉间是被微调了的,但这些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就像经常和一个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朋友在一起,自己也会渐渐地感受到开心,变得外向。而那些常见的动作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们的想法和感觉,比如在课堂上,当听课时摇头,会给老师传递一种学生还未听懂的信号;当点头时,会给老师传递学生听懂了的信号。启动效应可以影响他人的判断和行为,就像一个人大笑,可能会引起一群人的大笑,引起其他人的开心。例如,在客人到家做客时利用启动效应,就可以用一些令人愉快的气味或音乐来提升你的客人的情绪。事实上,启动效应可以被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重要场合例如相亲、面试等,也可以穿一套溧亮的西装来改善别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

(责任编辑:人际关系)

推荐文章
  • 怎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怎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相关推荐怎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我们都知道,适度的紧张会对工作和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紧张就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下面小编整理了怎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 ...[详细]
  • 什么是投射作用?投射效应的典型例子

    什么是投射作用?投射效应的典型例子 什么是投射作用?投射作用是指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也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认为自己是这样想的,别人也一定会这样想。比如,自己喜欢热闹,就以为别人也喜欢热闹;自己好胜心强 ...[详细]
  • 什么是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的先驱和创始人谁?

    什么是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的先驱和创始人谁? 什么是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客观物理刺激与主观感觉等心理反应之间量的变化关系,其中心问题是心理量的计量问题。心理物理学的先驱和创始人谁?心理物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学方法,创立 ...[详细]
  • 思维活动形式障碍包括哪些

    思维活动形式障碍包括哪些 思维活动形式的障碍包括以下几种:1)持续言语:病人单调地重复某一概念,思维粘滞。病人用同一个词句,回答任何问题。多见于器质性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2)重复言语:病人不停地重复一句毫无意义的话,不因环境影 ...[详细]
  • 初中生考试心态不好怎么调整

    初中生考试心态不好怎么调整 相关推荐初中生考试心态不好怎么调整每个人在考试后,尤其是一些大的考试后,许多同学会面对外界多方面的压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初中生考试心态不好怎么调整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创设轻松环境 ...[详细]
  • 行为主义的电击疗法:电击疗法有用吗?有什么后遗症?

    行为主义的电击疗法:电击疗法有用吗?有什么后遗症? 你是否听说过电休克疗法?如果没有的话,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位病人,在医生和护士的陪同下走进了一间屋子,窗户紧闭,门被最后一位护士关好,锁上。病人被五花大绑地捆在一张窄窄的单人床上,接下 ...[详细]
  • 人格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表格和理论

    人格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表格和理论 心理学试图为解释人类行为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可惜很少有人能做到。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谁提出的理论是正确的,哪个理论能够涵盖最广泛的领域,而在于这些理论怎样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古到今, ...[详细]
  • 人性心理学:人类的思考方式

    人性心理学:人类的思考方式 与我们相关的物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物体,另一种是与我们存在时空远隔关系的物体。对于那些与我们存在时空接近关系的物体,我想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会以一种特殊的力度和活性对 ...[详细]
  • 心理测试你是什么气质

    心理测试你是什么气质 心理测试你是什么气质心理测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法,它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心理测试你是什么气 ...[详细]
  • 什么是禁果效应?禁果效应的例子和启示

    什么是禁果效应?禁果效应的例子和启示 心理学中把“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或“潘多拉效应”。“禁果”一词源于《圣经》,是伊甸园“知善恶树”上结的果实。《旧约·创世纪》记载,神对亚当及夏娃说“知善恶树”上的果实 ...[详细]
热点阅读